朱元璋带着不情不愿、又十分不舍等复杂心情, 看向了面前的题目。
一如既往的单选题,没有附加题,这让朱元璋十分失望。
看清楚单选题的五道题目, 朱元璋又是一阵气血上涌,光是看第一题都有点受不了, 越往后看的越是心跳加速——不是兴奋, 是被气的。
【单选题(5/10分):
1.本文共列出大明的几种恶习?
A.8种 B.9种 C.10种 D.11种
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2.女主的报仇方法属于什么?
A.以德报怨 B.以直报怨
C.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 D.百世之仇犹可报
3.本文中的女性受害者属于哪个阶级:
A.奴仆 B.平民 C.贵人 D.以上都有
4.女主的故事可能发生在哪个时候?
A.洪武年间 B.万历年间 C.嘉靖年间 D.以上都有
5.谁是害死无辜女性的真正凶手?
A.男人 B.封建阶级制度
C.迂腐迷信观念 D.以上都是】
朱棣眼看着朱元璋仿佛被气傻了, 瞪着屏幕上的题目连忙提醒:“父皇,我大明距离大宋不到百年时间, 继承了大宋的糟粕很正常, 改还来得及!”
朱元璋哼哼几声不说话, 还是最擅长哄祖父的朱允炆温声提醒:“祖父,时间快没了。”
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,自己动手答题也不忘催促其他人:“答题!赶紧答题!”
都是最后一次正式推文了,说不定以后再也没有奖励,这机会必须得抓紧。
朱元璋埋头答题,朱棣侧目看向朱允炆,后者对他温和一笑。
朱棣不得不承认, 老爷子偏爱朱允炆,还是有原因的。都说隔辈亲隔辈亲,更何况老爷子最喜爱长子, 爱乌及乌加隔辈亲, 怎么不让老爷子越过其他儿子,挑选朱允炆上位。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哪怕天幕曾经提过朱允炆的铁血削藩, 朱元璋对朱允炆有过意见,可是因为朱棣的后人当皇帝同样不行, 朱元璋还是又把朱允炆带在身边。
现在到底立谁,朱元璋没有明确的态度。
加上还有其他兄弟在一旁虎视眈眈,朱棣自己也不敢说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名正言顺地继位。
但是让他就这么放弃,不可能的。
朱棣微微垂眸:要么当明成祖,要么当明太宗,这个皇位,他要定了!至于不成器的后代,他儿子孙子都有了,不成器就打!
【答案解析:
1.正确答案:C
本文涉及到的大明恶习有“冲喜,守节,缠足,割肉侍亲,打旱魃,冥婚,典妻,溺婴,殉葬,处子葵水炼丹”,共计10种。
友情提示:“束胸”是长乐小说外介绍的,不属于小说内容哦~,“D”属于误导选项。】
“第一题就答错了。”赵德芳一拍自己脑门,看着自己那醒目的“8分”,十分可惜。
差一点就满分可以拿奖励了。
赵德昭分数更低,才6分,委委屈屈:“还有误导选项,太过分了。”
赵匡胤总结道:“最后一次答题,看来满分不好拿。”
至于他多少分,不管是儿子还是大臣看过来,老赵坚决捂住,不给看!
【2.正确答案:C
A、以德报怨: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,意思是不记别人的仇,反而用恩惠去报答怨恨(1)。
B、以直报怨: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。直,意思是“正直,公平”。指用公道正直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(2)。
C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:出自《旧约全书·申命记》,意思是用瞪眼回击瞪眼,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。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,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(3)。
我国有类似的说法“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 ”,出自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 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(4)”
D、百世之仇犹可报:出自《公羊传·庄公四年》:“九世犹可以复仇乎?虽百世可也。(5)”
综上所述,选项C最符合。】
“以直报怨竟然不符合。”程知节看着自己可怜巴巴的“2分”,发现自己误导题也选错了,不是误导的也写错了。
“明显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。”
尉迟敬德看似五大三粗,实则粗中有细,拿到了“6分”,这让程知节羡慕的凑过去,一看:“你不也选错了,选的最后一个。”
尉迟敬德淡定道:“你没看我全部选的最后一个吗?我瞎蒙都比你高四分。”
程知节顿时被扎心了,他自己还是认认真真回答,没想到还不如全选一模一样的尉迟敬德高。
这一题的选项对大唐人来说有些吃亏,无论是“以牙还牙以眼还眼”还是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”,翻译后引入和出现的时间都晚于大唐。
【3.正确答案:D
“扬州瘦马”许多都是从平民中买来或者拐卖来的年幼女孩,缠足的女性涉及全阶层,被骗婚冲喜的是公主属于贵人,殉葬的不仅有奴仆也有后妃贵女等等,所以选D,“以上都有”。】
刘彻每次看这四个字,都非常嫌弃:“朕只想要汗血宝马,尽整些有的没的。”
骏马,当然得要肌肉发达四肢健硕的,瘦马,听起来就不吉利。
要是上战场,怎么打得赢匈奴。
【4.正确答案:D
A选项,洪武年间,太子朱标病逝后,朱元璋极其悲痛之下以大量太医、后妃和宫女为朱标殉葬。
此后朱元璋驾崩同样让后妃宫女殉葬,开启了明朝的殉葬传统。
名义上殉葬的是未曾生育的后妃,实际上涉及到宫斗与政治,以及为了防范外戚专权,已生育的后妃也可能被殉葬,比如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后,共有五位妃嫔为他殉葬,分别是恭肃贵妃郭氏、贞惠淑妃王氏、恭僖顺妃谭氏、惠安丽妃王氏、恭靖充妃黄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