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楚天山这一代的传人,神秘的山主,隐忍低调,可是他却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,让大崇和楚国并立,保住了大崇,可想而知,他虽然低调,但是该做的动作一个都没少。
最终,孟国节节败退。
但是在最终攻入王城之前,胜利在望,大崇的军队却停了下来。
有白衣的军师亲自从大军撵车中下来,表示愿意谈判。
都快打到家门口了,都快把人家吞并了,再来谈判?
可是好歹没有羞辱他们,给了他们最后的尊严。
谈判更是夸赞孟国的各位氏族骁勇善战,如果能并入和平并入大崇,将减少无数子民的死伤。
天下人和他们的后人一定会记住他们,并且大崇会因此优待孟国王氏和氏族。
先夸,然后以利益诱之,最后以如果强硬攻城,他们殊死抵抗,会血流成河为名威胁。
孟国的君主终究大叹一口气。
他不能让自己的国家成为整个诸侯国战乱史上死伤最多的国家,即便是那个废世子之齐瀛,也在死前因为让臣民投降之策,留下了贤德爱民的名称。
他虽然有民族气节,虽然他们一族晓勇,可是考虑到自己的子孙血脉,看着无数无辜的百姓,他终究还是点了点头。
他在王城面前割发替死以慰祖宗亡灵,最终,为大崇天子亲自奉上了王印。
也不失为一桩壮举。
而后就简单的多了。
山主对于孟国几族极其了解,他们都骁勇善战,要让他们投降几乎不可能的,可是他依旧是以利益诱之,六脉说动了其中一脉,有一脉说动了,其他五族就算殊死抵抗,也无奈。
大崇要的不是一个憋屈隐忍满心仇恨的孟国,而要的是一个能称赞天子贤良敦厚,能真正归附于大崇的国家。
只有这样,孟国那些骁勇善战,气节为重的民族才能真正地成为大崇的战力,真正民心归附。
——
而楚季旸这边,采取的却是围而不攻。
楚国军队甚多,似乎下一秒就要打进来。
宋国国君不敢投降,也害怕打,吓得夜不能寐,拼命到处调兵遣将,愁苦到满头银发。
可一天天过去,楚国却始终没有打过来,天天围着宋国边界练兵。
这让他不得不感叹楚国实力雄厚,能养得起那么多兵。
而楚军在某一日,也终于开始动手了。
可是他们打的却不是宋国,而是宋国周边身后的外族。
那些外族就像是耗子一般,时不时地进来□□.一下,加上行踪又隐蔽,很多都是游牧民族,所以宋国一直拿他们没办法,深受其害。
可没想到,楚国居然联合一个外族西部,他们打得落花流水,直到边境。
蒙沅,牧仪,方昊,这些部族一个又一个地被打下来。
每天,宋国国主起床接到的军情,不是楚国打进来的,而是楚国又打赢了胜仗,将那些骁勇善战又狡猾的游牧民族打到了哪里,又吞并了一个部族,又扩大了多少地盘。
一个又一个,楚国的军队厉害得很。
最后,他都已经麻木了。
而到那时,他发现,整个宋国全部被楚国的地盘围在了中央,形成了一圈包围之势。
原本他集结了一次次的军队每天练兵,想着打仗的时候的场景,想着最后到底还是要投降还是殊死抵抗,留下美名。
这连续大半年的夜不能寐,每天楚国攻打外族的军情情报,每天听着楚国有多么厉害,宋国无数的将领已经吓破了胆。
这打什么打?
楚国本来就有名将谋士,楚季旸更是极其聪明,他出手从未有过败绩。
于是,宋王还没有想好,他下面的能人就异士开始一个又一个地走了,实在受不起惊吓,推敲多久,怎么打都是死啊。
已经开始有世家贵族来劝他投降了,毕竟如果投降,他们能保留一部分财富,如果不投降,等着楚国打进来的话,就完全被楚国占据了。
每天都有人劝降,又被包围着,宋王终于忍不住了,直接修书给楚季旸:
“楚王陛下,你到底想干什么?要打吗?”
回信不知为何,是那位楚王男王后写的。
意思就是楚国最爱和平,一点都不想打,所以还帮宋国清除了身后所有的障碍,以后宋国再也不会受到外族的侵扰了。
打肯定是想打,但是大家都是中原子民,史上本来就一家。不说史上,就前不久大家都还没有独立之前,都是大崇的子民。
打起来死伤无数,而且最近楚军杀红了眼,要是真打起来,他怕收不住,所以再等等,他都不敢放楚军去打,生怕一时收不住,宋国可能就血流成河了。
回信中还提到,听说他那位美貌的妹妹还没有成亲,要宋王为自己心爱的妹妹着想,楚国有不少年轻才俊可供挑选,自己和楚王或许可以帮其觅得良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