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总算可以悠闲下来了!”白千羽抱着李嫣嫣和琴清,笑着摊开了手脚,前线的战事暂时不需要担心,成蛟受赵地之苦连累,已经无数作为了,要是他能够铁下心来放弃赵地,甩掉了这个包袱,凭借他手里的实力,倒是还可以轻松几年,但是他怎么舍得放弃。
圣皇舍得放弃,但是成蛟不舍得,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深了。
“不知道圣皇有没有后悔放弃嬴政?”李嫣嫣轻笑了起来。
“他怎么会后悔,嬴政不是他儿子,就算将来嬴政得到了天下,也不是他圣皇的天下,所以他绝对不会后悔,有一句话叫做: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!圣皇就是这个想法!”白千羽嗤笑一声。
“嬴政,其实他真的是一个有才能的人!”说起嬴政,琴清略微有些感慨。
“嬴政的确有雄才大略,但是他少时缺少亲情,所以为人睚眦必报,同时好大喜功,将来若是他得天下,对后世影响巨大,但是对当时百姓却是危害多多!”
“说他干嘛,要我说,我们夫君才真的是雄才大略,白手起家,也没有普通君王的娇纵!”陈纤一撇嘴说道。
“嘿,我是自家知道自家事!”白千羽干笑两声,想起将来统一全国之后,必然会统一度量衡等等,还不是照着前人的轨迹来走,历史的走动并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就算自己是皇帝也不行,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历史少犯一点错误,让它走得更加顺畅一点而已。
不管如何,当皇帝总不能让自己太辛苦是吧!
这一年是大汉国进入高速发展的一年。
相对其他国家而言,大汉国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打击,加上本身也是很富庶,虽然拖了魏国和韩国,以及大半个秦国这样的包袱,但是由于巴蜀的全力支持,大汉国也没有遭遇粮食危机。
加上白千羽很注重最地层百姓的生活,尤其是他推行了黄柔之前用过的政策,就是奴隶的赎身制度,只要为大汉国努力十年,那就可以摆脱奴隶的帽子,成为一个普通的百姓,自由是奴隶们所期望的,虽然很多旧有贵族以及一部分老百姓反对这个政策,但是白千羽很聪明的将这个问题丢给鬼谷派,百家学说盛行的鬼谷派,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办法,不断有新的学说退出,尽管那些老百姓不是很懂这些东西,但是天天听别人说,孔家学说的影响力被大大的降低。
孔子,虽然是无可否认的文圣,但是他的学说里面是鄙视劳动者的,并且比较注重等级观念,对百姓的影响很深,以文攻文,那是鬼谷派的强项,而且在白千羽看来,任何学说,一家独大的时候,必然没有好处,就像垄断一样,垄断并不是什么好事,虽然对于上位者来说,垄断是一件好事,但是对白千羽这样的人,他并不屑于用愚民思想控制百姓,虽然那些百姓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愚民。
百姓是国家的根本,水能载舟,也能覆舟,千万不要逼迫百姓太甚,只要百姓知道在你的统治之下比在别人统治之下过的好,如何会反?
要想保住自己的基业,白千羽没有想太多,但是他抓住了最关键的一点,那就是兵权,兵政分家,算是白千羽唯一一个超前的思想吧!
任何官员除了守卫边疆的将军,没有人手上有兵权。
只有大将军称号的人才可以带兵,而这个兵也不是随时可以帯的,必须白千羽批准授权才可以带兵,要想得到白千羽手里的虎符加上圣旨那除了白千羽自愿,根本不可能,所有的士兵从一入伍,别的技能什么之类的先别忙学,先要知道自己效忠的对象到底是谁,那就是自己的皇上,白千羽,只忠于白千羽,而不是带兵的将领。
这样一来,虽然稳妥,但是弊端还是存在,那就是武将和文官之间的差距被拉大了,一直以来,武将是真正手握实权的人物,也是各方势力巴结的对象,但是现在白千羽把兵权全部收到手里,武将的权势就大大的减弱了,反而文官手里虽然没有兵权,但是实权大了很多,武将变的没有以前那么重要,必然会让很多人失去投身兵营的念头,这和白千羽以武兴国的战略有很大的矛盾,而且这样的观点出台,显然会引起不少武将的不满。
虽然现在凭借白千羽的个人能力压制住了所有的反对声音,但是长此以往,必然不是一个好兆头,因为现在还有外敌在边上,成蛟还没有被灭掉,加上白千羽对手头的那批人很信任,所以白千羽下放了不少兵权,只是等天下太平的时候,兵权回收,那时候才是最烦恼的事情。
为了这一点,白千羽苦恼了很久。
如何平衡武将和文官之间的势力点,同时让失去兵权的武将没有不满,这一点实在很难做到,想想历代的有为的君王,能够很好做到这一点的基本上没有,就算有,那也和白千羽一样是依靠个人魅力压下了那些人不满的声音,那么以后呢?
难道再来一次天下大乱?
白千羽知道一定要好好处理这个问题,否则,两世就亡的秦朝就是榜样。
商量了许久,还是没有办法,白千羽心知这个问题确实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有些麻烦,这是时代所决定的,就算是这个时代的天纵之才也跳不脱时代的***。
除了这个问题之外,其他的一切都很好,真正的风调雨顺,白千羽还会时不时的不务正业一把,跑到郭纵的兵器作坊去,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构想出来。
但是偏偏根据这些构想发明的武器出其不意的厉害。
在蜀国战马的支援之下,重骑兵也逐步的扩展,已经达到了一万人的规模,这是白千羽可以容忍的极限了,一个重骑兵需要三个辎重兵的协助,这一万人差不多是黄金打成的,自然战斗力也毫无疑问。
在法制方面,白千羽对韩非子的尊重,采取了重刑。
重刑虽然听起来很残忍,但是效果很好,白千羽很满意这个效果,韩非子有口吃,在表达方面确实有些问题,但是他的确是有真才实料,法家的思想渐渐取代在齐楚之地流传多年的儒家思想成为主流。
旧齐之地和旧魏之地在大汉本国的支持之下也渡过了一开始的难关,齐国还好,毕竟他们没有太大的损耗,而田单控制的八城也势头良好,毕竟田单是个很难得的人才。
大汉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军队指挥权的人,一个就是韩愈,他带着十万大军就驻扎在旧齐之地,田单想动也不敢动。
旧魏之地就惨了一些,连番大战,让旧魏之地已经是岌岌可危了,接受大汉国救助的魏王已经成为了傀儡,上上下下的官员,无论大小都被白千羽清洗了一遍。
相对于大汉国的良好发展势头,成蛟那边就惨了一些。
成蛟依然打着秦国的旗号,显然他想同化赵国,但是赵国那些遗民怎么会心甘情愿服从和他们有深仇大恨的秦国,民乱四起。
加上成蛟缺粮越发严重,他手里的四郡虽然是富庶之地,但是他本来就军队超支,加上之前的存粮也就是勉强可以养活自己,偌大的赵国,已经算是颗粒无收了,成蛟怎么厉害也变不出粮食来,于是成蛟听从了圣皇的意见办了一件很蠢的事情,两国军队区别对待。
成蛟手里的秦军勉强可以保证后勤供应,但是赵军就不好意思了,克扣粮饷算是不错了,很多赵军根本领不到粮草。
本来就不稳定的内部,怎么可以经受这样对待,民变,变成了军队的叛变。
逃兵之事常常发生,甚至有很多时候是一整队的人马逃跑,这些逃兵逃出军队以后,还能干什么?那就是流寇,对百姓的危害简直是恐怖。
两军区别对待,从道理和理论上来讲是行的通的,因为成蛟真正依靠的还是自己的老部下,但是他选择的时机和实施的方式不对,现在的赵国摆明了要和你对抗,你还选择这么激烈的方式,那真的是官逼民反,民不得不反了!
同样的一件事情,目的一样,过程一样,但是手段不同引起的后果也是不同的。
百姓宁愿被你笑眯眯的杀头,也不愿意让你冷淡着脸刮一个耳光!
如何把握民心,调动情绪这才是关键,显然成蛟没有领会到这一点,他手下也没有足够的人才,圣皇也不是天才,他可以提出正确的意见,但是他提不出好的解决办法。
赵国越乱,成蛟的头也是越大。
圣皇和成蛟之间好不容易才好转一些的关系,马上又变的糟糕了起来。
死气沉沉的每日早朝,圣皇和成蛟的争论是唯一的亮点。
从事实上来讲,圣皇是真心为了成蛟好,但是他不应该摆出一副老子的形象出来,成蛟很反感他这种态度,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好的建议,成蛟也听不下。
这样下去,不需要多久,成蛟控制的秦国就不战自溃了。
为了保持军队的军心和凝聚力,成蛟无奈的出兵了。
他需要战争维持军队的活力,维持国家的活力,虽然他知道现在发动战争无疑是饮鸠止渴,短时间内他可以维持军心,但是万一失败的话,后果就不是现在的秦国可以承受的了。
面对这尉僚的三十万大军严整待命,说实话出战的杜高,杨端和没有任何的把握。
看看对面的军队,撇开军容不说,光是装备,伙食就比自己好上不知道多少,自己凭什么和别人打?
秦军的素质吗?
的确,秦军的素质是曾经这天下间最精锐的兵种,但是那只是曾经,现在的秦军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凶悍,何况对面的大汉军,根本不比自己这边差。
杜高看看自己手下拿的武器,大部分是过时的青铜武器,在对比一下对手的武器,那是明晃晃的铁制兵器。
看看自己军队的装甲,大部分都是皮甲,而对手呢,看看他们身上那轻便的链子甲,在自己这边只有千夫长以上的人才拥有。
看看自己胯下的坐骑,不错,很好,但是对比一下对手的河内马,唉,戎马半生的杜高,死了的心都有了!
二十万秦军,排成了箭矢冲击阵型,想凭借秦军个人的素质来击垮对手。
但是尉僚怎么会给他这个机会。
三十万大汉军倾巢而出,五万作为预备队,其中有一万是重骑兵。
二十五万大军,丝毫不让摆个冲击阵型。
三万弓箭手在前,两万短矛手在中间,三万刀斧手在后,层次分明的前军。
后面是由小方阵组成大方阵的步兵,八万步兵整齐的列着方阵,那是中军主力。
左右两军是轻骑,这里才是白千羽下了大本钱的地方,一直以来骑兵最普遍的用法那就是骑射,但是由于没有马镫,骑射练习起来极难,而且攻击力不成气候,骑兵主要的任务是骚扰,但是阳千里将骑兵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,骑射只是骑兵的入门攻击手段,由于战甲的先进,骑兵大多配上了斩马刀和突刺枪,近战也是无比威风。
最离谱的还是那些骑兵居然可以下马作战,上马为骑兵,下马为步兵,这两年来,白千羽在这支骑兵上花了不知道多少的心血。
虽然步兵还是主战力量,但是骑兵,关键的骑兵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。
六万骑兵差不多是白千羽所有的心血了,为了能够让这一战彻底击败成蛟,白千羽一股脑儿的把所有训练好的骑兵全部交给了尉僚,除了阳千里的狼骑营和童虎的重骑兵,最厉害的就数尉僚手上的这批骑兵了,六万人,左右各三万。
后军三万那是帅旗所在地,一般都是压阵所用,若是上战场的话就是说明形势吃紧或是对方开始溃败,这里是本阵,帅旗更是一军之心,千万不可以退或者倒下,否则那就麻烦大了。
类似这种平原的大对决,真正讲究的计策并没有多少,溃败就是溃败,胜了就是胜了,什么埋伏之类的根本没有作用,关键还是要靠将领的临时指挥能力,对战场大局的把握能力,什么时候前军后退,什么时候中军压上,什么时候左右两翼齐飞,什么时候出动预备役,这些全是考验将领的临时指挥能力,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之间变化万千,谁能够保证必胜,所以预备队很重要。
白千羽说过,打仗就像是下棋,需要的是将领的临场发挥,就算你不愿意把士兵当成棋子,你也要漠视他们的生死,你看的并不是个别士兵的死亡,而是全局,把握全局,那才是关键。
有些人成为将,有些人却可以成为帅,临场的判断指挥就是关键。
“总算可以悠闲下来了!”白千羽抱着李嫣嫣和琴清,笑着摊开了手脚,前线的战事暂时不需要担心,成蛟受赵地之苦连累,已经无数作为了,要是他能够铁下心来放弃赵地,甩掉了这个包袱,凭借他手里的实力,倒是还可以轻松几年,但是他怎么舍得放弃。
圣皇舍得放弃,但是成蛟不舍得,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深了。
“不知道圣皇有没有后悔放弃嬴政?”李嫣嫣轻笑了起来。
“他怎么会后悔,嬴政不是他儿子,就算将来嬴政得到了天下,也不是他圣皇的天下,所以他绝对不会后悔,有一句话叫做: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!圣皇就是这个想法!”白千羽嗤笑一声。
“嬴政,其实他真的是一个有才能的人!”说起嬴政,琴清略微有些感慨。
“嬴政的确有雄才大略,但是他少时缺少亲情,所以为人睚眦必报,同时好大喜功,将来若是他得天下,对后世影响巨大,但是对当时百姓却是危害多多!”
“说他干嘛,要我说,我们夫君才真的是雄才大略,白手起家,也没有普通君王的娇纵!”陈纤一撇嘴说道。
“嘿,我是自家知道自家事!”白千羽干笑两声,想起将来统一全国之后,必然会统一度量衡等等,还不是照着前人的轨迹来走,历史的走动并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就算自己是皇帝也不行,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历史少犯一点错误,让它走得更加顺畅一点而已。
不管如何,当皇帝总不能让自己太辛苦是吧!
这一年是大汉国进入高速发展的一年。
相对其他国家而言,大汉国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打击,加上本身也是很富庶,虽然拖了魏国和韩国,以及大半个秦国这样的包袱,但是由于巴蜀的全力支持,大汉国也没有遭遇粮食危机。
加上白千羽很注重最地层百姓的生活,尤其是他推行了黄柔之前用过的政策,就是奴隶的赎身制度,只要为大汉国努力十年,那就可以摆脱奴隶的帽子,成为一个普通的百姓,自由是奴隶们所期望的,虽然很多旧有贵族以及一部分老百姓反对这个政策,但是白千羽很聪明的将这个问题丢给鬼谷派,百家学说盛行的鬼谷派,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办法,不断有新的学说退出,尽管那些老百姓不是很懂这些东西,但是天天听别人说,孔家学说的影响力被大大的降低。
孔子,虽然是无可否认的文圣,但是他的学说里面是鄙视劳动者的,并且比较注重等级观念,对百姓的影响很深,以文攻文,那是鬼谷派的强项,而且在白千羽看来,任何学说,一家独大的时候,必然没有好处,就像垄断一样,垄断并不是什么好事,虽然对于上位者来说,垄断是一件好事,但是对白千羽这样的人,他并不屑于用愚民思想控制百姓,虽然那些百姓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愚民。
百姓是国家的根本,水能载舟,也能覆舟,千万不要逼迫百姓太甚,只要百姓知道在你的统治之下比在别人统治之下过的好,如何会反?
要想保住自己的基业,白千羽没有想太多,但是他抓住了最关键的一点,那就是兵权,兵政分家,算是白千羽唯一一个超前的思想吧!
任何官员除了守卫边疆的将军,没有人手上有兵权。
只有大将军称号的人才可以带兵,而这个兵也不是随时可以帯的,必须白千羽批准授权才可以带兵,要想得到白千羽手里的虎符加上圣旨那除了白千羽自愿,根本不可能,所有的士兵从一入伍,别的技能什么之类的先别忙学,先要知道自己效忠的对象到底是谁,那就是自己的皇上,白千羽,只忠于白千羽,而不是带兵的将领。
这样一来,虽然稳妥,但是弊端还是存在,那就是武将和文官之间的差距被拉大了,一直以来,武将是真正手握实权的人物,也是各方势力巴结的对象,但是现在白千羽把兵权全部收到手里,武将的权势就大大的减弱了,反而文官手里虽然没有兵权,但是实权大了很多,武将变的没有以前那么重要,必然会让很多人失去投身兵营的念头,这和白千羽以武兴国的战略有很大的矛盾,而且这样的观点出台,显然会引起不少武将的不满。
虽然现在凭借白千羽的个人能力压制住了所有的反对声音,但是长此以往,必然不是一个好兆头,因为现在还有外敌在边上,成蛟还没有被灭掉,加上白千羽对手头的那批人很信任,所以白千羽下放了不少兵权,只是等天下太平的时候,兵权回收,那时候才是最烦恼的事情。
为了这一点,白千羽苦恼了很久。
如何平衡武将和文官之间的势力点,同时让失去兵权的武将没有不满,这一点实在很难做到,想想历代的有为的君王,能够很好做到这一点的基本上没有,就算有,那也和白千羽一样是依靠个人魅力压下了那些人不满的声音,那么以后呢?
难道再来一次天下大乱?
白千羽知道一定要好好处理这个问题,否则,两世就亡的秦朝就是榜样。
商量了许久,还是没有办法,白千羽心知这个问题确实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有些麻烦,这是时代所决定的,就算是这个时代的天纵之才也跳不脱时代的***。
除了这个问题之外,其他的一切都很好,真正的风调雨顺,白千羽还会时不时的不务正业一把,跑到郭纵的兵器作坊去,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构想出来。
但是偏偏根据这些构想发明的武器出其不意的厉害。
在蜀国战马的支援之下,重骑兵也逐步的扩展,已经达到了一万人的规模,这是白千羽可以容忍的极限了,一个重骑兵需要三个辎重兵的协助,这一万人差不多是黄金打成的,自然战斗力也毫无疑问。
在法制方面,白千羽对韩非子的尊重,采取了重刑。
重刑虽然听起来很残忍,但是效果很好,白千羽很满意这个效果,韩非子有口吃,在表达方面确实有些问题,但是他的确是有真才实料,法家的思想渐渐取代在齐楚之地流传多年的儒家思想成为主流。
旧齐之地和旧魏之地在大汉本国的支持之下也渡过了一开始的难关,齐国还好,毕竟他们没有太大的损耗,而田单控制的八城也势头良好,毕竟田单是个很难得的人才。
大汉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军队指挥权的人,一个就是韩愈,他带着十万大军就驻扎在旧齐之地,田单想动也不敢动。
旧魏之地就惨了一些,连番大战,让旧魏之地已经是岌岌可危了,接受大汉国救助的魏王已经成为了傀儡,上上下下的官员,无论大小都被白千羽清洗了一遍。
相对于大汉国的良好发展势头,成蛟那边就惨了一些。
成蛟依然打着秦国的旗号,显然他想同化赵国,但是赵国那些遗民怎么会心甘情愿服从和他们有深仇大恨的秦国,民乱四起。
加上成蛟缺粮越发严重,他手里的四郡虽然是富庶之地,但是他本来就军队超支,加上之前的存粮也就是勉强可以养活自己,偌大的赵国,已经算是颗粒无收了,成蛟怎么厉害也变不出粮食来,于是成蛟听从了圣皇的意见办了一件很蠢的事情,两国军队区别对待。
成蛟手里的秦军勉强可以保证后勤供应,但是赵军就不好意思了,克扣粮饷算是不错了,很多赵军根本领不到粮草。
本来就不稳定的内部,怎么可以经受这样对待,民变,变成了军队的叛变。
逃兵之事常常发生,甚至有很多时候是一整队的人马逃跑,这些逃兵逃出军队以后,还能干什么?那就是流寇,对百姓的危害简直是恐怖。
两军区别对待,从道理和理论上来讲是行的通的,因为成蛟真正依靠的还是自己的老部下,但是他选择的时机和实施的方式不对,现在的赵国摆明了要和你对抗,你还选择这么激烈的方式,那真的是官逼民反,民不得不反了!
同样的一件事情,目的一样,过程一样,但是手段不同引起的后果也是不同的。
百姓宁愿被你笑眯眯的杀头,也不愿意让你冷淡着脸刮一个耳光!
如何把握民心,调动情绪这才是关键,显然成蛟没有领会到这一点,他手下也没有足够的人才,圣皇也不是天才,他可以提出正确的意见,但是他提不出好的解决办法。
赵国越乱,成蛟的头也是越大。
圣皇和成蛟之间好不容易才好转一些的关系,马上又变的糟糕了起来。
死气沉沉的每日早朝,圣皇和成蛟的争论是唯一的亮点。
从事实上来讲,圣皇是真心为了成蛟好,但是他不应该摆出一副老子的形象出来,成蛟很反感他这种态度,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好的建议,成蛟也听不下。
这样下去,不需要多久,成蛟控制的秦国就不战自溃了。
为了保持军队的军心和凝聚力,成蛟无奈的出兵了。
他需要战争维持军队的活力,维持国家的活力,虽然他知道现在发动战争无疑是饮鸠止渴,短时间内他可以维持军心,但是万一失败的话,后果就不是现在的秦国可以承受的了。
面对这尉僚的三十万大军严整待命,说实话出战的杜高,杨端和没有任何的把握。
看看对面的军队,撇开军容不说,光是装备,伙食就比自己好上不知道多少,自己凭什么和别人打?
秦军的素质吗?
的确,秦军的素质是曾经这天下间最精锐的兵种,但是那只是曾经,现在的秦军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凶悍,何况对面的大汉军,根本不比自己这边差。
杜高看看自己手下拿的武器,大部分是过时的青铜武器,在对比一下对手的武器,那是明晃晃的铁制兵器。
看看自己军队的装甲,大部分都是皮甲,而对手呢,看看他们身上那轻便的链子甲,在自己这边只有千夫长以上的人才拥有。
看看自己胯下的坐骑,不错,很好,但是对比一下对手的河内马,唉,戎马半生的杜高,死了的心都有了!
二十万秦军,排成了箭矢冲击阵型,想凭借秦军个人的素质来击垮对手。
但是尉僚怎么会给他这个机会。
三十万大汉军倾巢而出,五万作为预备队,其中有一万是重骑兵。
二十五万大军,丝毫不让摆个冲击阵型。
三万弓箭手在前,两万短矛手在中间,三万刀斧手在后,层次分明的前军。
后面是由小方阵组成大方阵的步兵,八万步兵整齐的列着方阵,那是中军主力。
左右两军是轻骑,这里才是白千羽下了大本钱的地方,一直以来骑兵最普遍的用法那就是骑射,但是由于没有马镫,骑射练习起来极难,而且攻击力不成气候,骑兵主要的任务是骚扰,但是阳千里将骑兵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,骑射只是骑兵的入门攻击手段,由于战甲的先进,骑兵大多配上了斩马刀和突刺枪,近战也是无比威风。
最离谱的还是那些骑兵居然可以下马作战,上马为骑兵,下马为步兵,这两年来,白千羽在这支骑兵上花了不知道多少的心血。
虽然步兵还是主战力量,但是骑兵,关键的骑兵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。
六万骑兵差不多是白千羽所有的心血了,为了能够让这一战彻底击败成蛟,白千羽一股脑儿的把所有训练好的骑兵全部交给了尉僚,除了阳千里的狼骑营和童虎的重骑兵,最厉害的就数尉僚手上的这批骑兵了,六万人,左右各三万。
后军三万那是帅旗所在地,一般都是压阵所用,若是上战场的话就是说明形势吃紧或是对方开始溃败,这里是本阵,帅旗更是一军之心,千万不可以退或者倒下,否则那就麻烦大了。
类似这种平原的大对决,真正讲究的计策并没有多少,溃败就是溃败,胜了就是胜了,什么埋伏之类的根本没有作用,关键还是要靠将领的临时指挥能力,对战场大局的把握能力,什么时候前军后退,什么时候中军压上,什么时候左右两翼齐飞,什么时候出动预备役,这些全是考验将领的临时指挥能力,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之间变化万千,谁能够保证必胜,所以预备队很重要。
白千羽说过,打仗就像是下棋,需要的是将领的临场发挥,就算你不愿意把士兵当成棋子,你也要漠视他们的生死,你看的并不是个别士兵的死亡,而是全局,把握全局,那才是关键。
有些人成为将,有些人却可以成为帅,临场的判断指挥就是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