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小说 > 我的老婆是黛玉[红楼] > 第 71 章 郭先生的指点
    毕竟两个孩子还没来,他们只是提前讨论一下。至于具体如何教养,还得日后看实际情况。

    如今人情浓厚,过年时各处要走的礼多,要拜访的人家也多。

    郭先生也不是不近人情的,知道他们家没长辈撑着,许多事都得小夫妻自己来。二十二日那天上完了课,郭先生就宣布他可以放假了,等到正月十七再开课。

    不过,照顾他家里没人是一方面。作为老师,郭先生还是板着脸叮嘱:“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这些日子虽然不上课了,但你在忙碌之余,也不能忘了温习功课。”

    徐茂行知晓郭先生都是为了他好,心下自然感念,当下便诚恳拜道:“先生放心,学生不会辜负您的教导,定然每日勤学不缀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郭先生满意地捋着胡须点了点头,这才放心回去了。

    二十三日祭拜完了灶神,该往各处走礼时,徐茂行先带着礼物去拜见了郭先生,然后才是安王府。

    这叫尊师重道,安王得知之后,好生把他夸赞了一番。

    如今福伯从直隶运了银耳回来,次日徐茂行也先挑了好的包了三斤,亲自给郭先生送去了。

    得知这一大包都是银耳,郭先生吓了一跳,赶紧推辞了让他拿回去,“这东西金贵,新鲜的更不好买,你们家不过日子了?”

    徐茂行忙按住了他的手,笑道:“先生放心,这些都没花钱。您放心吃,日后还有呢。”

    “没花钱?”郭先生神色狐疑,明显是不相信。

    银耳虽然比不上燕窝金贵,但也不便宜。以徐家如今的地位,也只有安王府会赏赐一些了,但也绝对没这么多。

    至于别人给他们家送礼,就更加不可能了。

    “真没花钱。”徐茂行道,“实与先生说吧,这银耳是我们自家养出来的,安王殿下也在里面掺了股份。估计来年正月十五,京中权贵走礼时,就都会加上这银耳了。”

    “自家种的?银耳还能在家种?”郭先生听了,表情十分震惊。

    他连忙把包裹打开,仔细看了看里面装的银耳,“这品相,比我以前见过的所有都要好,只有宫里才用得起这么好的东西吧?”

    看了品相之后,郭先生有些相信真的是他自家种的了。

    若非如此,他哪里来的渠道得这么好的东西?

    徐茂行笑道:“给先生您的,自然是挑最好的。常言道: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我父母都不在京城,先生教我读

    书之余,也指点我不少做人的道理。在我心里,先生就是我的另一位父亲,自然是要好生孝敬。”

    他说得情真意切,郭先生心里暖乎乎的,觉得自己这些日子的付出没有白费,也没看走眼,这孩子的确是个知恩图报的实心人。

    这样想着,郭先生不免就更替他多想了。

    他把银耳重新包了起来,语重心长地对徐茂行道:“你如今在京城立足,将来在朝堂做官,最大的倚仗都是安王殿下。

    有了这些好东西,就该把最好的都给他送过去才是。虽然人家不缺这些东西,也得让他看见你的心意不是?”

    “来,拿着,给安王送去吧。”郭先生把剥好的银耳塞回了他怀里。

    徐茂行只觉得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,连忙道:“先生放心,这产业本就有安王的一份,还能少得了他的?

    这次福伯送回来了三大车,品相都很不错。我先给先生挑了一份,剩下的自家留一点,就都给安王送过去。”

    见他心里有数,安排的也算妥当,郭先生总算是肯收下这些银耳了。

    徐茂行倒:“新鲜的毕竟不好存放,先生可找个阴凉处摊开,让它自然风干。等来年出的货更多,我叫他们取一部分直接做成干货,先生好给师娘寄回去,也是我这个做学生的一份心意了。”

    郭先生道:“这些财货经营的事我也不懂,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。不过,你既然要决心科举,就要多把心思放在读书上,不可沉迷商贾之利。”

    他没有读书人那些无谓的清高,不会看不起经商的。

    但轻重缓急是要分清楚的,徐茂行在他眼里很有读书天赋,这几个月又把心都收了回来,在科举一途上是很有希望的。

    这么好一个苗子,他可不希望被几两银子给毁了。

    徐茂行连连保证叫他放心,说这些事都是黛玉在管理,但日常并不过问。

    “那就好。”郭先生满意地点了点,“你小子好福气,有个贤内助呀!”

    对此,徐茂行嘿嘿一笑,显得有些羞涩。

    自从那一次之后,他和黛玉之间的相处虽然如常,但两人彼此都心知肚明,看待对方时眼前仿佛套了一层滤镜,再寻常的举动也都会有种莫名的心灵契合。

    见他一副春心萌动的样子,郭先生暗暗摇了摇头,忽然咳嗽了一声,板着脸问道:“这几天没正式上课,你在家都读了些什么书?”

    徐茂行立刻头皮一紧,秒入高中生面对班主任的神奇状态

    ,恭恭敬敬地答道:“有老师教诲在前,学生不敢偷懒,趁着这些日子得闲,学生正独自研读《太史公书》。”

    《太史公书》就是《史记》,虽然司马迁写书的时候,难免带上主观情绪。

    比如不喜欢外戚,就对卫霍二人的功绩一笔带过;喜欢李广,哪怕对方打的是败仗,也描写的精彩热血之极。

    但谁也不能否认《史记》在史学界的地位,更不能否认它在文学界的地位。

    凡研读史书之人,就绕不开这部纪传体巨作。其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”的名头,也绝非浪得虚名。

    郭先生点了点头,说:“嗯。想要写好策略,对经史子集的研读缺一不可。原本我就打算着,等把四书五经粗讲一遍之后,就先给你讲史。既然你喜欢《太史公书》,到时候就从这一部开始吧。”

    八股文的根基就是四书五经,无论哪个参与科考的学子,这几部经典都不止学一遍。

    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。

    每进一步,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就要更加深彻一步,将它们与政治相联系的能力也得更多几分。

    就以《诗经》中《蒹葭》一篇为例,最浅显的理解是君子对淑女的追求,再深一层就是讲后妃之德,更深一层便是君主求贤若渴。

    若是无人解读,凭着自己摸索,谁能从一首写男女自由情爱的诗中,悟出“君主求贤若渴”这等八竿子打不着的深意?

    可若想考好科举,就得有这种联想能力,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。

    接下来,郭先生又问了些《太史公书》开篇的东西,就嘱咐他早些回去,莫要让家里人担心。

    徐茂行本要告辞,忽然又想起昨天和黛玉讨论的东西,便挺住了脚步,对郭先生拱手道:“先生,学生还有一件烦恼的事,需要您指点迷津。”

    顿了一顿之后,徐茂行又补充了一句,“是学生的家事。”

    听说是他的家事,郭先生便有些迟疑。但见徐茂行态度诚恳,又念及两人相识以来这孩子的仁孝,他终究是点了点头,道:“你且说来听听。”

    徐茂行便道:“事情是这样的。学生的嫂子在平安州生了一对龙凤胎,翻过年开了春,就有八-九个月了。

    因平安州乃苦寒之地,大嫂怜惜孩子受苦,便和兄长与父母商议,要把孩子送回京城,给我们夫妻教养。

    学生与内子的为难之处,就在于万一孩子养成之后,不符合兄嫂的预期,又该如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郭先生诧异地看了他一眼

    神情透露出几分无语来

    “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

    原来就是这个?”

    郭先生好笑道:“是他们要把孩子寄养在你这里了

    且看他们如今的境遇

    这两个孩子跟着你们

    吃穿用度必然都得你们贴补。若是他们将来真在孩子的教养上挑你们的理

    自有世人戳他们的脊梁骨。”

    他拍了拍徐茂行的肩膀

    语重心长道:“茂行

    心底善良是好事

    但若是过于为他人考虑

    只会让人得寸进尺。”

    听了老师的一番话

    徐茂行简直是拨云见日

    豁然开朗。

    ——是呀。两个孩子跟着我

    吃我的、穿我的

    将来的教育经费也多半都是用我的。是他们欠我人情

    我干嘛要有那么多心理负担?

    此时他也想明白了

    他之所以纠结

    ?钟离昧)

    是把前世的思想带了过来。而黛玉之所以有同样的顾虑

    则是受了他的影响。

    “多谢先生指点

    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了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郭先生点了点头

    又问道

    “既然要接两个孩子

    是你们这里准备奶妈呢

    还是他们那边准备好?”

    徐茂行道:“自然是我们准备。平安州离京城何止千里之遥

    哪里好让那边的妇人远离家乡亲人?”

    郭先生闻言

    脸上露出了笑意

    点头道:“你能这样想就很好。你们兄弟之间的情谊固然深厚

    但有了两个孩子夹在中间

    难免就会生出许多龃龉。”

    若是叫他们在平安州选了奶妈送来京城

    那些奶妈和家里人写信时

    难免会夹杂些“孩子如何如何了”的东西。

    人和人的想法很难统一

    徐茂行的教育方式

    不一定符合徐景行的预期。

    一来二去之间

    原本没有矛盾

    也会凭空生出许多矛盾来。

    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斩得干净利落

    一来保全兄弟情义

    二来也免去徐茂行这边的许多麻烦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