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星小说网 > 科幻小说 > 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> 第 304 章 番外一
    第304章

    张居正六十大寿那天,惊动了整个京师,不仅在京的文武官员前往祝贺,就连天子和皇后也带着皇太子也来到张府,为老父亲贺寿。

    张居正感觉就跟做梦一样,生怕一觉醒来,经历的所有美好全都如梦境一般烟消云散,他还得吭哧吭哧,为了富国强兵,拼了命的推行改革,把朝中同僚得罪个遍,甚至连他一手培养的小皇帝也记恨他。

    还好,次日一早睁开眼,一切如常。

    清晨,他在自家庭院坐了一会儿,初夏的阳光铺满池塘,白莲含苞待放,几尾锦鲤在莲叶间穿梭。

    张居正做了个决定,于是,回到书房,开始写奏疏。

    “什么?”朱翊钧抬起头,眼中流露出不可置信,“张先生,您要致仕?”

    张居正点点头:“如今,国库充盈,边防稳固,百姓富足,四海升平,大明之繁荣,前所未有。臣年事已高,身体也不太好,请求致仕还乡。”

    简而言之,他的政治理想全都实现,要回家享清福去了。

    朱翊钧第一反应就是不答应,虽说这些年,大小政务都由他这个皇帝决断,内阁也真正回归到创立时的初衷——辅佐君王,协理机要的作用。

    但遇事先找张先生商议,已经成了朱翊钧这些年的习惯。天大的事情,只要与张居正商量,得到他的理解和支持,朱翊钧才有底气推行下去。

    现在,张先生竟然要致仕。

    朱翊钧端详张居正,见他须发花白,额头眼角布满皱纹,恍然发现,他确实已经老了许多。

    犹记得太液池边,他们的初见,那时张居正还只是国子监司业,穿一身蓝色常服,长身玉立,风华正茂。

    朱翊钧打小就喜欢长得好看的人,见了张居正,走不动路,非得过去往人家手里硬塞一朵荷花。

    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,经历了嘉靖、隆庆和万历三朝,为大明殚精竭虑四十载,身体大不如前,三天两头就要请太医看诊。

    朱翊钧一晚上辗转难眠,最终对先生健康的担忧胜过眷恋与不舍,他同意了张居正致仕,但有一个要求——张居正不能离京,就在京师颐养天年。

    如此,即使张居正不在内阁,朱翊钧想他的时候,只要出宫一趟便可见到。

    张居正本意想回江陵,不过儿女都在京师,又多了朱翊钧这道圣旨,他便留在了北京。

    张嗣修和张懋修两兄弟,虽然一个榜眼一个状元

    ,但这些年来,一直在翰林院担任最编纂,除了学习,就是干杂活儿。

    直到张居正致仕,他俩才有了晋升的机会。张懋修任国子监司业,张嗣修留在翰林院,纂修会典。

    多年之后,张居正见证了一个强盛帝国的崛起,这是他和他的学生努力的结果,而他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。

    在他弥留之际,朱翊钧日夜守在他的,不肯离开半步,一直紧握他的手。他仿佛又回到太液池边,牵着小皇孙的手,一路从玉熙宫走到金鳌玉蝀桥。

    稚嫩的幼童与眼前成熟的帝王重合,他说:“先生,你明日早些来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,我好想你呀~”

    “我最喜欢张先生啦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张居正辞世,朱翊钧辍朝七日,各种封赏、祭坛都按照最高规格给,赐谥号“文正”。

    皇太子三岁那年,朱翊钧为他开蒙读书,讲官是癸未科状元朱国祚。

    朱国祚能高中状元,才学自然没得说,但朱翊钧最欣赏的一点是,他既不崇尚程朱理学,也不倡谈陆王心学,只论治国之道,满心满意都是黎民社稷。

    此人品行才学都没得说,给儿子挑选开蒙老师,朱翊钧第一个就想到了他。

    除了讲官,朱翊钧还把王安给了皇太子,做伴读。王安收了个小徒弟,名叫刘若愚,很是机灵好学,朱翊钧看着不错,也给了儿子。

    这些年,朱翊钧先对武进士考试进行改革,设“将材武科”,初场试武艺,内容包括骑射及枪、刀、剑、戟、拳搏、击刺等法;二场试营阵、地雷、火药、战车等项;三场各就其兵法、天文、地理所熟悉者言之。和科举一样,分乡试、会试和殿试。

    武艺反倒是最基础的要求,更注重军事素养和对火器的了解。

    大明律法连刀枪剑戟都禁止普通百姓持有,更别提火器。所以,武进士的选拔也不针对普通百姓,而是必须在军营服役的将士才能报名。

    朱翊钧也取消了募兵制这种类似雇佣军的招兵模式,对陈旧的卫所制也进行了改革,改为在一定年龄内必须履行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义务兵役制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由国子监、各地县学、教谕负责,在全国各地兴办学堂。

    学堂里也不止学四书五经,也学习算学、天文、地理等等。不仅涉及许多自然科学,也学外邦语言。

    鼓励大家读书,但读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将来能考功名入仕,而是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好的日子。

    经过多年沉淀,大明无论是造船技术,还是制造火器的技术,日新月异,突飞猛进。什么东洋南洋西洋,英国荷兰佛郎机的海军统统不敢在大明水师面前造次。

    这些国家非但不敢进犯大明,连同整个南洋地区,但凡大明属国,西方侵略者迫于大明帝国的威慑,也不敢轻举妄动。

    欧洲各国都在航海,到达一片新的大陆,就开始大肆劫掠,屠杀当地土著。

    早在一百多年前,永乐皇帝就命人打造宝船,派遣三宝太监下西洋,带回来不少好东西。在逐渐兴起的大航海时代,又怎么能落于任何?

    虽然大明不劫掠不屠杀,去看看其他大陆有什么好东西总是可以的吧。

    于是,朝廷与东南一带最大的船商历时五年打造的豪华巨舰,其排水量按照大明的重量单位超过三百万石,换算成西方的重量单位达到了两千吨,上面装备了最先进的大炮和火枪,经过罗盘改进而来的指南针,以及西方此时还尚未出现的望远镜。

    大明的舰船不惧任何风浪,更不惧海盗。

    而差不多大小的舰船,大明一共制造了三艘,还有更小一些,承担不同功能的舰船大大小小数十艘,组成一支舰队,准备远航。

    朱翊钧正在发愁,派遣谁作为使者,率领这支舰队远行。有人却主动站出来:“陛下,臣愿受命前往。”

    此人正是冯保。

    “大伴要去?”朱翊钧皱眉,有些迟疑,倒不是觉得冯保无法担此重任,只是航海少则一两年,多则三五年,他舍不得和大伴分别这么久。

    冯保有充分的理由说服他:“没有人比我更适合。首先,我通晓佛郎机语。”

    这些年来,不少西方传教士活跃在东南沿海一代,带来不少他们国家的发明。朱翊钧还曾召见过一名葡萄牙传教士,名叫利玛窦,冯保和此人也有颇多接触,葡萄牙语学得可好了。

    语言问题,确实很重要。但是,现在的大明不是只有他一人会说葡萄牙语,朱翊钧还有别的选择。

    “其次,没有人比我更了解,未来的大明最需要什么。”

    这才是最关键的,农业发展起来,全国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数量激增,人们挣脱土地的束缚,势必要寻找新的发展。再加上朝廷兴办学堂,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和培养。可以预见,百年之内,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必将如约而至。

    大明需要的不再只是木头、香料、农作物,还有石油、矿产、稀有金属。

    朱翊钧问:

    “最后呢?”

    冯保笑了笑:“最后,还有一点私心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私心?”

    “登陆美洲,拯救印第安人。”

    这只是个玩笑,冯保并不是真的要去拯救什么印第安人,他只是委婉的向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,坦诚自己另一重身份。

    但朱翊钧并不意外,从小到大,冯保负责他的饮食起居,是和他最亲近的人,比父母、皇爷爷、张先生都要亲近。

    他的不同寻常,朱翊钧第一个察觉,并且曾经反复验证过。但冯保不提,他也不提,毕竟,谁还没点儿小秘密。

    朱翊钧同意了冯保的请求,还向小时候那样,拉着他的手,嘱咐他:“西洋虽好,但大伴也要早些回来,我会想你的。”

    他儿子都好几岁了,竟然还这么会撒娇。

    改土归流并不是个轻松的活儿,光是四川一个地方,就有好几十个土司,还有贵州、云南、湖广……懂事一些的,早早的顺从朝廷安排,接受封赏,把权力交出去,百姓也跟着过上了好日子。

    还有一部分土司,宁可贫穷,玩命儿搜刮民脂民膏,也不肯交出手中权力,让朝廷派遣流官治理。

    改土归流的政令推行了十几年,爆发过几次冲突,少数“钉子户”仍是顽固不化,朝廷也很头疼。

    其中,最难缠的要属贵州播州世袭土司杨应龙。

    从唐朝开始,杨氏历代统治播州,势力盘根错节,到杨应龙这里,已经是第二十九代。

    杨应龙表面归顺明廷,其实早有不臣之心,他的居所雕龙饰凤,又擅用宦官,俨然是一个土皇帝。

    杨应龙为人狡诈多疑,好以诛杀立威,结怨甚深,所辖五司七姓不堪其虐,纷纷叛离。

    杨应龙听信宠妾谗言,杀了正妻及岳母,其妻叔向朝庭告其有谋反之心。

    贵州巡抚叶梦熊也上奏杨应龙不法诸事,奏请加快播州地区改派流官治理。但四川巡抚李华龙却以松潘地区动乱不安为由,奏请暂免勘问,二人意见相左,互相弹劾,以奏疏的方式,在朱翊钧面前吵架。

    而此时,朱翊钧派出的锦衣卫传回消息:杨应龙认为四川官军弱不经战,非常轻视,欲起兵占据整个四川,独霸一方。

    对朱翊钧来说,这可真是个好消息。搞定了杨应龙,杀鸡儆猴,还怕别的土司不从?

    他立刻命李华龙召杨应龙赴重庆府勘问。杨应龙抗命不出,朱翊钧派刘綎领兵进剿。

    以大明目

    前的战力,杨应龙也就是牵起挣扎了一下。刘綎在收复缅甸的战役中早已威名在外,杨应龙手下苗冰畏惧刘珽,一听“刘大刀至矣”,往往不战而溃。

    刘綎率军一直攻到了杨应龙的老巢,此贼见败局已定,和爱妾一同自缢。

    朱翊钧下令,不许刘綎屠城,只抓了杨应龙的儿子和部下回京受审。其余军民,愿意投降者,不予追究。

    在军士的嘉奖名单中,朱翊钧注意到一个名字——龙虎将军马千乘。

    此人朱翊钧有印象,他是川东道夔州府石柱宣慰司世袭土司马千乘。当初改土归流,此人非常积极配合朝廷。他是宣抚使,从四品。朱翊钧也没亏待他,给他封了个明威将军,正四品。

    此次进剿杨应龙,马千乘也领兵三千,随李华龙一起,前往播州。

    但真正胤祺朱翊钧注意的,是上面写着,马千乘的妻子率领五百精兵押运粮草,与副将周国柱扼守邓坎。后杨应龙突袭李华龙军营,马千乘夫妻一马当先将其击败,而后乘胜追击,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处营寨。又协助酉阳各路官军攻取桑木关,大破杨应龙军。

    朱翊钧不是没有见过女将领,戚继光的夫人就是一员猛将,三娘子杖下也有上万骑兵。

    但是真正领兵上战场的女将,朱翊钧确实没见过,而此嘉奖名单中,却没有这位女将的名字,只写她是马千乘夫人。

    众位将领进京领赏,朱翊钧特意下了道谕旨:让他们带上家眷。

    大殿上,朱翊钧赐了马千乘一袭飞鱼服,后者领赏之后,跪下谢恩,却半晌不肯起身。

    朱翊钧明白他有话要说,便问道:“还有何事?”

    马千乘道:“取桑木关,大破杨应龙军,臣的夫人当为南川路战功第一,上报军功之时,她却不提自己,只报臣一人之名。臣今日面圣,想为夫人请功。”

    说着,他伏下身,向朱翊钧磕头。

    朱翊钧本也打算问起此事,他倒是自己先说起此事。

    “那就宣马夫人觐见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本以为马夫人会身披铠甲,一身戎装走进大殿,没想到却是大袖衫配妆花马面、云鬓珠翠,很是端庄貌美的年轻妇人。

    朱翊钧真想让皇后来瞧瞧,这位女将军可太有意思了。转念一想,不急,晚上还要庆功宴。

    有意思的还在后面,马夫人走上前,还未行礼,朱翊钧越看越觉得眼熟,仿佛在哪里见过,却实在想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这时,只听马夫人道:“臣

    妾秦良玉参见陛下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一拍大腿,都说马夫人马夫人,却一直不见马夫人闺名,原来,真是一位故人。

    一晃十多年过去了,忠州街头吵着将来要做大将军的小女孩,如今已嫁做人妇,竟是真的成为了领兵打仗的将军。

    “秦将军免礼。”朱翊钧笑道,“当年,赠你的那张弓,用着可还趁手?”

    秦良玉一听这话,顾不得尊卑,抬起头来,看向御阶之上的天子,怔愣片刻,差点脱口而出一声“哥哥”。

    她怎么想得到,儿时在街上遇见的一位漂亮哥哥,曾在她家小住,临行前还送了他一张弓,说是射杀过蒙古人,他竟然就是当今圣上。

    秦良玉震惊非常,满朝文武不知发生了什么,只有朱翊钧大笑:“这是朕……多年前认下的义妹。”

    他当场认了个妹妹,不但给了赏赐,还封了官职,武德将军,正五品武职,有印信有俸禄。

    满朝文武都看呆了,以为要给秦良玉赐命妇,谁曾想,直接封了个女将军!

    事后,有给事中上疏谈起此事,说马夫人毕竟是妇人,助丈夫立下军功,赐诰命即可,封武职不合规矩。

    朱翊钧御批:“秦良玉不是助谁立功,是为大明平叛。她堂堂正正以军功晋封,合情合理合法合规。为大明建功者,只论功绩,不分男女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,叫什么马夫人,以后称秦将军!”

    秦良玉此次进京,本以为只是陪夫君领赏,不曾想自己受封将军不说,还被皇上认作义妹。

    夫人如此大出风头,人家都以为马千乘会不甘心,同僚已经想好了如何安慰他,实则却是要暗中取笑他一番。

    谁知人家马千乘心情好着呢,比自己受封还高兴,逢人先介绍秦将军,他是秦将军的夫君。

    杨应龙兵败之后,四川、贵州一带许多之前不愿配合的土司,也都主动向朝廷提出,希望向当地派遣流官,他们愿全力配合。

    朱翊钧的目的达到,自然也不会亏待他们。

    不久,冯保回来了。他这一趟出去好多年,走的时候,皇太子才几岁,回来的时候,皇太子又多了个弟弟和妹妹。朱翊钧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。

    冯保给朱翊钧带来一封信,原件用了四种语言书写,分别是英语、拉丁语、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。

    朱翊钧跟着传教士学了点葡萄牙语,但这里面偏偏没有葡萄牙语。

    不过不要紧,冯保已经帮他翻译好了:“神恩

    天命英格兰,法兰西及爱尔兰诸国女王,信仰的守护者伊丽莎白致敬伟大、强大而不可战胜的大明□□皇帝:”

    这一串title就把朱翊钧看迷糊了,这位名叫伊丽莎白的女子,竟然是好几个国家的女王。

    他饶有兴趣的把信看完了,内容并不复杂,这位伊丽莎白女王希望和大明通商,他们曾经派出过船队探索航线,但这些船队都已经失联,证明探索航线失败。

    而这一次,来自东方的船队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,他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商品样本,请朱翊钧看看,哪些可以用作交易。

    朱翊钧询问了冯保具体情况,得知这位伊丽莎白女王所在的英格兰、爱尔兰,位于欧罗巴大陆西面的一个岛屿,称作大不列颠岛。法兰西位于欧罗巴大陆,但伊丽莎白只是法兰西的名义上的国王,并不执政。

    女王身世传奇,她的父亲是国王,她的弟弟是国王,她的表外甥女也是国王,而上一任国王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。姐姐废黜且处死了表外甥女,自己当上了女王。但临终时没有子嗣,只能由伊丽莎白继任国王。

    朱翊钧听着新鲜,人家一个人就能身兼数职,同时担任好几个国家的国王。皇位继承也不分男女老幼,不管儿子、女儿,孙子、孙女,还是外孙、外孙女,但凡沾亲带故,都有继承权。至于谁来继承,由上一任国王指定。国王要是没来得及指定,那就明抢。

    冯保还向朱翊钧介绍了伊丽莎白的为政举措,说她现在六十多岁,还未成婚。她曾利用她未婚待嫁的身份,在先后向其求婚的多国王室之间周旋,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,进行权力制衡。后来,将加冕指环戴在左手无名指上,作为自己把一生献给国家和人民的象征。

    冯保解释道:“在他们国家,已婚男女需要在左手无名指上佩戴指环。”

    西方国家的八卦听着可太有意思了,朱翊钧把他最疼爱的小公主叫来,让她听一听别人家女王的故事,并教育她要好好读书,你哥要是不争气,你就是大明帝国的女皇。

    小公主问:“为什么哥哥不争气,才轮得到我?”

    朱翊钧说:“凡是要讲个先来后到嘛。”

    小公主却说:“父皇放心,大哥书读得那么好,一定会很争气的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聊完了八卦再说通商之事,英国人花费几十年,无数商队也没能探索出的新航道,被冯保率领的船队发现,而这条航道沿途要经过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和部落,还有让无数舰船倾覆的暗礁,

    还有劫持往来船只,横行海上数十年的海盗,各国商队无一幸免,却败在了大明的枪炮之下。

    所以,这条黄金航道,目前为止,只有大明的船队能顺利通行。

    朱翊钧问:“所以,大伴剿灭了海盗?”

    “那倒没有,只是和他们打了一仗,从此,海盗只要看到大明的船只,便不敢招惹。”

    他说得风轻云淡,但朱翊钧想,那一定是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。

    冯保把伊丽莎白一世交给他的各种样品拿给朱翊钧看,后者看过之后:“这都是些寻常商品,民间或许更感兴趣。大伴知道,我想要的不是这些。”

    冯保点点头:“大不列颠岛的煤矿、铁矿、黏土、石英砂都很丰富,我已经和伊丽莎白女王谈过,他们愿意向大明出售以上矿产。”

    “同时,他们对大明的茶叶、瓷器、丝绸也有浓厚兴趣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点点头:“好,那就回信告诉这位女王,两国可以通商,各取所需并增进两国人民友好交流。”

    他又问冯保:“大伴出去这么多年,还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人和事?”

    冯保挨个给他介绍:“我在英格兰结识了一位年轻诗人,他叫威廉-莎士比亚,同时也是一位剧作家,这是他创作的戏剧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,陛下闲来无事,可打发时间。”

    西洋人的戏剧作品,朱翊钧没见过,有点好奇,收下了。

    冯保又道:“我在佛罗伦萨……”

    “佛罗伦萨?”朱翊钧好奇,“那是什么地方?”

    “是欧罗巴大陆上,一座拥有璀璨文明的城市。”

    冯保拿出一副画,上面画着一位没有眉毛的年轻姑娘:“这是一位工匠,业余时间所作。我从一位商人那里买下来的。当时还有另一位买家,他出价没我高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第一次见油画作品,和东方画作截然不同的表达,看着还怪有意思。

    冯保又拿出一卷纸:“这是那位工匠的手稿,我一并买下来了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拿过来翻了翻,不认得上面的字也就算了,连写字的纸他都没见过。好在文字只是一部分,还有许多图稿。

    光是看图,朱翊钧也能猜个大概,手稿上的内容涵盖医学解剖、建筑水利、天文星象、还有一些石头。

    朱翊钧越看越觉得有意思:“有译文吗?”

    “有!”

    这卷手稿是意大利文,冯保为了将之翻译成汉文,费了不少力气。

    后来,冯保又向朱翊钧提起一个人,名叫威廉·吉尔伯特。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,剑桥大学医学博士,英国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家。

    这一段话里面,朱翊钧只听懂了“御医”和“博士”两个词,但这个博士和太学里面教书的那个博士还不一样。

    冯保一一向他解释,什么是剑桥大学,什么是皇家科学院,什么是物理学。

    冯保提到这位威廉·吉尔伯特,并因为他在医学上有多高的成就,而是他在电学和磁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。

    看完了那份手稿,听了冯保的介绍,朱翊钧意识到,这些西洋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发现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,因为朱翊钧的重视,大明也涌现出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,比如李时珍、帅嘉谟、陈实功、徐光启、朱载堉、程大位等等。

    既然人家有皇家科学院,那大明也不能落于人后,朱翊钧决定在太学之外设立全新的弘学馆,专门研究数学、物理、医学、天文、建筑还有火器等学科。

    朱翊钧家的二皇子,从小耳濡目染,也对自然科学充满兴趣,小小年纪,就立志要周游列国。

    朱翊钧拎着他的耳朵送进文华殿的厢房:“书读不好,出门只会被人骗。”

    老朱家以前,除了皇太子,别的皇子公主都当猪养。现在不一样了,个个都要读书,就连潞王的孩子也逃不过送进宫来读书的命运。

    潞王大婚之后,许多大臣上疏让潞王就藩。朱翊钧掐指一算,就藩要给他修建王府,指派太监、宫女、侍卫,还得发放禄米,把藩国的良田分给他,实在是不划算。

    于是,就让他在曾经的裕王府住下了,非但不提就藩的事,还给他安排了差事,替自己应付那些大小祭祀活动。

    如今,已经没有大臣在朱翊钧面前提“祖制”二字。反正祖制上不允的,朱翊钧都干了个遍,祖制早就约束不了他了。

    这一日,朱翊钧又在翻看当年东南沿海一带长达数十年的抗倭事迹,心中感慨,若是以如今大明的战力,非得将那小小岛国踏平不可。

    正在此时,陈炬急急忙忙进来,递上一封来自辽东的加急奏报。

    丰臣秀吉率兵攻打朝鲜,短短一月,就占领了王都汉城。朝鲜国王李昖冒雨逃往平壤,又从平壤逃亡辽东义州。

    他不顾群臣反对,求助于上国大明,甚至提出内附辽东。

    李昖在奏疏中提到,是因为丰臣秀吉要求他向大明用兵,他不同意,丰